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高石碑易名记

高石碑易名记

关键词:高石碑 易名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潜江生活网搜集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bqj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563

   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  在潜江,再没有哪一个乡镇比汉江边上的高石碑名称更多了:长垴渊、长垴镇、白鹤寺、高石碑……几乎每一次起名或名称的更易,都有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。
        先说它现在的名称高石碑吧。清道光八年(1828年),汉江大堤在长垴镇决口。水退后,堵口复堤,屡堵屡决,共用了9年时间,但终于取得了与大自然搏斗的胜利,在堵口处立了一块高达3丈的大碑,高石碑之名,故也。这块碑,现今还有人知道它深埋在荷花月堤的某处。
        长垴镇易名长垴渊,更是血与火的记载。清咸丰三年(1853年)的初夏,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这里与清兵和当地的团练乡勇打了一场大仗。上年十二月,太平军攻下武昌,接着于本年四月初二占领潜江,再接着于四月初十分水陆两路西下进击蚌湖,,并以董熹国为首的团练乡勇接火。董熹国是长垴镇本土豪坤。他受驻节襄阳的云贵制军罗绕典的指使,在长垴镇十五垸招募富家子弟,纠合了“大团六”的乡勇,扮演了镇压农民军的急先锋角色。战斗打响后,战场沿汉江一线扩大到多宝湾、李家洲、卸甲埠、干河等方圆数十里之地。起义军在当地农民的参加和支持下,神出鬼没,灵活作战,使得董熹国防不胜防最后被起义军牵着鼻子到了于河决战,双方相持20余日,董熹国的六团乡勇终于在一个“水涨风作”的日子里,全军覆没。团练乡勇合计亡命3700余人,这样大的战斗在潜江的历史上是罕见的。长垴镇在战火中焚毁,后移址建新镇,取汉江水势改名长垴渊。明万历八年(1580年),白鹤寺圮于水中。(摘自《潜江风情录》,毛道海先生著)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